蒙瀚月饼
椰汁红豆糕所用材料:椰子汁、白糖、红豆、吉利丁片、椰子粉;制作过程:将红豆洗净加水,浸泡一整天(我图中浸了有8小时吧);红豆放入锅中加足水,大火烧开,转中火30分钟,中途往里加点白糖进去;等锅中的水快要烧干时,关火,乘热加入椰子汁、椰子粉,搅拌均匀;将吉利丁片放入冰水中泡软,等红豆凉得温温时,放入等加了料后的红豆凉透后,放入保鲜盒后,冷藏3小时,就可以吃喽。
姜撞奶做法:先用锋利的水果刀把姜去皮,切碎成茸,然后用白纱布(口罩拆的,非典后遗症)包起来用尽全身力气将鲜黄的姜汁挤到碗里(还好要得不多,不然我这纤纤弱体),一小勺的量就够了。把蒙牛倒进锅里,加一勺糖,煮到刚刚开就关火。我先把奶皮撩起来吃了,嘿嘿。牛奶在锅和碗之间来回倒两次,让它温度降到80度左右(理论数据,不用验证),快速倒进盛有姜汁的碗里,顺手调匀,耐心滴等几分钟,牛奶凝成膏状,就成了。
奥地利甜点-沙架蛋糕的由来:沙架蛋糕起源于1832年,一位王子的家厨Franz.Sacher研发出一种甜美无比的朱古力馅,受到皇室的喜爱。后来,在当时贵族经常出入的沙架饭店Sache Ho-te也以沙架蛋糕为招牌点心。然而,它家的秘方究竟是什么,至今仍是一场争论不休的甜点官司,一家糕饼铺Demel号称以重金购买到沙架家族成员所提供的原版食谱,沙架饭店则坚持只有他们的蛋糕才是尊重创始者的传统口味。尽管官司未解,但是沙架蛋糕独特的朱古力陷与杏桃的美味组合早已传遍全世界,被数以万计的点心主厨不断繁衍创作,成为代表奥地利的国宝级点心。奥地利甜点-史多伦蛋糕的由来:数百年如一日,造型古朴,做法繁杂,材料比例呈迷,仅此只有少数几家老糕饼铺的师傅会做。在奥地利,史多伦蛋糕物以稀为贵,身价不输给沙架蛋糕。朝诺糕点铺是史多伦蛋糕神秘美味的源头,据说它的味道、造型从十九世纪以来,从来没有改变过,全部手工制作,只知道它的成分有杏仁、榛果、糖、朱古力和奥国独特的圆饼(Oblaten),至于食谱、做法,在朝诺糕饼铺里也只有两个师傅知道。史多伦蛋糕酥甜迷人,余味悠长,非嗜甜如命者无法多食。即使在朝诺老店,史多伦每年产量只有1300个。日本甜点-Castella蛋糕的由来:十七世纪,葡萄牙的传教士和商人远渡重洋来到长崎,他们带来的东西,例如玻璃、烟草、面包等等对当地人来说都是新奇的玩意儿,为了建立彼此的友谊,这些外地人想了一些办法来讨好当地人,传教士对贵族分送葡萄酒、对平民分送甜点,希望借此传播基督教。
蒙瀚月饼
广式核桃酥做法:把碳酸氢钠、碳酸氢铵、白砂糖、糖浆、鲜蛋擦匀使溶解。加入油料、核桃仁混和,然后投入面粉拌匀。不要搓揉以免起筋渗油。2.分成200块,搓成扁圆形,放进饼盘。在每个饼坯中央压出一小圆凹,刷上蛋浆,粘上榄仁,再刷蛋浆。控制炉温约150℃,烘烤至金黄色,饼面呈裂纹状。成型:把饼坯放入碟形模内,把蛋浆舀入。烘烤:送入炉内烘焙约13分钟即熟。花色品种:将酥皮制成不同形状,如浅盘形、斗形、碗形、浅筒形等,然后盛入不同馅料烘焙成各种方便食品。酥皮中还可添加奶油、人造白脱作油酥料。
将芒果去皮,沿果核切下果肉,再纵切成长条。鲜奶油加入40克砂糖用搅拌器将奶油打发(奶油呈凝固的固体状)。取一张面饼,在中心铺上一层奶油糊,再放一块芒果条,再铺一层奶油糊。之后将面饼包成四方形即可。刷干净煮西米的锅,倒入200毫升清水放入冰糖煮溶,然后将芋茸放入锅内搅拌均匀后放入之前的1/3份芋头丁一起煮,再倒入椰奶搅拌均匀,煮开后放入煮好的西米拌匀即可熄火。
双皮奶:烧开牛奶(小火);烧开后倒入碗里待凉;用打蛋器将蛋清打散(记住是蛋清);这时牛奶也凉了,表面结了奶皮;掀起奶皮一角,把牛奶倒回锅里加糖打均匀(注意哦,不要把奶皮弄破,要把它还留在碗底一层);轻轻搅一搅蛋清就和牛奶融合在一起了,如果蛋清事先没打过,那么怎么搅蛋清都是一块块的,不均匀(混合完毕后,把混合物倒入刚才底层有奶皮的碗中,一定要小心啊,不要把奶皮弄破)。
蒙瀚月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