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焙子早的形象,大概是来源于幼时家邻近的一家焙子摊出售的红糖焙子。不知多少个冬季的早晨,6点多钟,天还没有破晓,那家焙子摊总是早早地就开张了,冬日带着寒风的早晨,玻璃推车里被白炽灯照亮的一排排焙子金黄发亮,使人观其色泽,即心生胃口。早早地买几个刚烤的红糖焙子,回去今后还有余温,不管是刀切,手掰,牙咬,都能听到酥脆的外皮的破裂声。随后浓郁的红糖味和轻微的面粉焦香充满开来,断口有时还有淌出的红糖糖浆……不夸大地讲,这便是我对现烤红糖焙子实在的感受,信任不少朋友也曾有过这感受,尝过一次,便难以忘记。
丰镇月饼厂家,焙子实在是果腹的一种美味,尤其是甜焙子,不只早饭,不管什么时候,饿了,手头有个甜焙子,什么佐料都不必加,拿起来便是一道小吃。甜焙子是发润的,不干口,不容易噎着,还有滋味。白糖焙子与红糖焙子相似,仅仅色泽略逊于后者,看不出层叠的糖层和面皮。吃白糖焙子我更喜欢放凉些吃,白糖糖浆凝结成砂糖,咬下去有很明显的砂糖口感,视觉上虽看不出糖层,但也有实实在在的味觉勾勒出它的形状。除了这两种传统的红白糖焙子(糖三角),豆沙焙子亦是一种甜味的美食,层层叠叠浸透酥油的面皮和棕色的豆沙馅,巧妙结合了面皮的酥和豆沙馅的糯,单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。咸焙子中,我觉得仍是牛舌焙子(下文简称“牛舌”)。记住这样一则友人口述挺有趣的故事:他去河北旅行,顺路看望一位当地朋友,呼和浩特市特产品种繁多,他没带其他,倒是在临行前专程到旧城买了20多个牛舌,一路带去以表心意……现在想来,很多本地小吃特产在其他当地都能购买或许制造,抑或口味稍显平淡。但牛舌焙子,这样一种只由面粉、酥油、盐制造的小吃,看似简略,但真是有共同魅力,难以模拟的。牛舌的口感在咸焙子中算比较温润的一种,不加任何佐料,即食,就一杯白开水或许砖茶,就能体验到烤得酥脆的外皮,层叠的芯儿以及若有若无的淡咸味。稍加改进,夹几根咸菜,甚至是“焙子夹烧麦”这种乍听来比较奇特的调配,都能创造出焙子更好的吃法。我从前好几次把牛舌扯碎,泡进羊杂汤或许一些烩菜的汤汁中,竟然有少许泡馍和卤煮这两种食物的滋味,而吸足了汤汁的牛舌碎块,更松软劲道了些。我平时爱好与朋友结伴骑行,出去时我总忘不了提示大家买几个牛舌。骑完车,登完山,带着少许疲惫,往营地一坐,撕个牛舌,把熟肉等往里面一夹,那感觉,实在是香啊~有时野炊烧烤,把带着的牛舌稍微加温,更有种新鲜的现烤感觉。可以说,牛舌焙子便是一种百搭的焙子,怎样吃,大伙儿随意。但不管怎样吃,都有其共同的滋味。
焙子,作为一种食物,它所承载的价值其实远超焙子本身。焙子是一件小东西,但它不仅仅青城人的一种食物、一顿饭,更是一种情怀,一种当地文明的象征。吃在口中的焙子,不管甜咸,关于喜欢它的青城人来说,那都是一次享受,一段青城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