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”一词早出现在《周礼》,但当时并不是节日,只标明时序,每当此日,帝王们要对“月神”行祭拜之礼。到了唐代才有了“八月十五中秋节”的记载。至明清时,中秋节成为与新年齐名的我国传统节日之一。
“团圆子女,以酬佳节”,在我国,中秋节的主旨是亲朋团圆庆贺,自古以来就有在中秋节祭月、赏月、拜月、赏桂花、饮桂花酒等风俗。
中秋节的节令食物是月饼,月饼在民间被称为“团圆饼”。因为中秋时节正是收获的时节,人们为了加强家族、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络,彼此馈赠礼物,月饼就成了交流的信物与吉利的标志。
月饼的形制据考证在宋代可能就有了,苏东坡曾作诗称誉: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。”但从文献记载看,当时重在尝新,如尝石榴、枣、栗、橘、葡萄等时新水果,饮新酒等,有“秋尝”的意味,还没有将月饼作为重要的节令食物。真实以月饼为中秋特征食物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始于明朝,《客座赘语》记载,明宫廷中秋太子向父皇进献月饼,民间城乡更是以月饼为节礼相互馈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