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记载说月饼始于周朝,并不可信。汉代之前,虽然有小麦,但产值并不大。
而且那时把麦子变成面粉的用具,不是后来常见的磨盘,而是相似于药碾子的一种东西。
这种用具只能用于脱粒和简略破坏,想要把麦子弄成面粉,还远远不够。还有一种方法,是用杵臼捣制,但相同功率低下。因此,受限于其时的技能,麦子做成的面粉,其时很不可口,面食也并不遍及,更不可能出现月饼这样的食物。汉代初步,小麦大量传入我国,面粉才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子,书本里初步出现各种“饼”。
那时的饼,并不是今天的烙饼、烧饼,而是泛指全部面粉做的东西。这其中有一种饼,叫胡饼。
这是从西域传过来的食物,面粉烤制,上面撒有“胡麻”,这种原始形状的胡饼,长相和月饼相似,是月饼的雏形。
两位皇帝,汉宣帝和汉灵帝,是胡饼的爱好者。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。在两位皇帝的影响下,胡饼很快成为时髦食物。胡饼的传入,丰厚了人们的餐桌,也激起了美食家的创造热心,他们从胡饼中吸取了经历,尝试着对其进行改善,不断推陈出新,发展出花样繁多的点心。
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,面粉发酵技能出现,面食更加多样和甘旨,初步有了在面食中加馅的做法,饼也出现了像今天的馅饼之类的吃法。